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心灵驿站
当代“六尺巷”:解了“法结”,又解“心结”



【信息时间:2021/4/16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讲述了清代安徽桐城“六尺巷”邻居礼让的故事。近日,张家港法院锦丰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当代“六尺巷”案件,联兴村两户人家因房屋间通道界址问题引发的涉及三代人、争执几十年的邻里纠纷,在法庭通过3个月的耐心沟通和劝说后,这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最终得以化解。

    刘家与解家系同村同组村民,自70年代起两家人就有矛盾,90年代刘家在谢家隔壁新建3层楼房,双方就为宅基地界址问题发生激烈争执,房屋建成后,又时常为两家人家中间通行的小巷子的界址发生纠纷,村委多次调解一直未能化解。2020年12月,91岁的解家老人因琐事与刘家争吵后,与其子女在中间的小巷子内垒了一道长20米、宽1米、高30厘米的水泥埂作为分界线,该水泥埂高于刘家原先浇筑的水泥场地,而且坑洼不平,给刘家场地内正常的排水和通行带来不便。刘某向村委求助解决未果,遂于2021年1月诉至法院,要求对方排除妨害、恢复通道原状。

    锦丰法庭收到案件后,启动了诉前调解程序,与驻庭调解员一道勘查现场,走访调查,多次约了双方谈话谈心,耐心做思想工作,或到现场或在联兴村委组织双方调解,但是双方一直纠结于历史界址问题,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秉持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耐心,承办法官第7次再约双方到村委调解,与村干部一道从法理上的相邻关系、事理上的“六尺巷”故事、情理上的友善相处等角度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法官和村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同意将去年浇筑的水泥埂铲掉,而且,双方还一致同意再把通道内原先两家各自高低不平的水泥地面浇筑平整,连成一片,并在通道中间留出排水通道,一揽子解决通行和排水问题,再把小巷子内两边的墙壁重新粉刷一遍,费用由双方分担。通道平整后,两家人家共同使用,不再有任何界址问题,在通道内也不再堆放垃圾和搭建围墙等构筑物,保持通道畅通。协议签订次日,在两家人的共同见证下,新版“六尺巷”开始翻修,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邻里纠纷终于得到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