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北京:司法进社区便民更温馨



【信息时间:2014/6/9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第一现场

  5月27日一早,记者来到管辖着天通苑社区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东小口人民法庭,副庭长刘建伟已在门口等候。“这里拥有近40万人口、700多栋楼房,我们的法官每天就奔走在这些楼房之间,处理群众的各种纠纷。”
  此时的东小口法庭,已经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一天。记者跟随法官程杰和书记员到社区调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
  “今天这个案子,是儿媳告公婆要求分割遗产的继承纠纷,主要是儿子名下有一套天通苑的房子、一辆车和一些集体股份。之前在法庭开过一次庭,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比较明显。这次换在家里,实地勘验一下房产和车辆的情况。”听着程杰的介绍,记者明显感到他对处理这类案件早已轻车熟路。 
  一进屋,程杰开门见山:“咱们今天在家里调解,双方都说说调解方案。您这边是老家儿(“长辈”的俗语),您先说。” 
  “那行,我先说说啊。首先感谢法官,深入基层,给咱们解决这个事情,就冲这点,我们挺感动,愿意协商。”
  程杰认真倾听着当事人的意见,详细地询问了现有遗产的情况后,将案件的解决重心放在了房屋的分割上。
  “说实话,程法官。之前我们也跟老人谈过,房子归我们,我们给折价款。您看,您今天都到家里来了,我们这边也就不说什么了。钱呢,我们出130万,房子归我们。剩下的股份和那辆车,我们都不要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今天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比上次在法庭上缓和多了。”离开时,程杰一边下楼一边告诉记者,“针对一些涉及亲属之间的财产纠纷,有时开庭效果反而不好。法庭既然设在社区,就一定要利用社区的特点,要像‘串门儿’一样,才能消除当事人的诉讼紧张感。采取这种方式解决纠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效果怎么样?”记者追问。
  “八成能调解成功!”程杰不无得意地说。
  随后,记者又跟随程杰顺路到另一位当事人家中进行调查。程杰告诉记者,社区里出现了一些子女代老人起诉的案子,法官要亲自到老人家中问问其真实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法庭设在社区里,就是有这个便利条件。”程杰说。
  回到法庭,已是中午12点半。短暂的午休后,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开庭、调解、写判决书……忙碌的工作虽然琐碎,但法庭里秩序井然。
  现场回音
  司法进社区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讲述人: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东一区居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张红英  
  天通苑社区规模大、人口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多。平时,法官经常到社区来,给居民们讲讲法制课,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活动,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拉近了和社区居民的距离。到居民家里调解,帮助我们减轻了不少社区的调解工作,我们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从法官那里学到了不少基层调解的宝贵经验。今后,我们居委会一定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共同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来源于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