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新市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张家港实践



【信息时间:2014/10/24  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

   长期以来,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张家港市新市民数量快速增长。新市民的大量涌入,给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压力和挑战,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更快地融入第二故乡,成为了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早在2004年,张家港市就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同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张家港市暂住人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组织、指导、检查、督促全市各级组织、单位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协调解决流动人口相关问题,履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日常工作。近年来,张家港市主动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社区平台为依托,强化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新市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初步探索出一条由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织牢社区治理网格 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社区治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它变政府的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民主自治有机结合,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参与共治。张家港市在成立市新市民事务中心的同时,在全市八镇一区也相应成立了新市民事务中心,同时以社区为单元成立了新市民工作站241家,初步形成了市、镇(区)、村(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全市划分为691个网格,并组建了一支由850人组成的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队伍,按照地域面积、新市民数量和治安状况等基本要素,在每个网格配备1-2名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既负责新市民的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又负责解释政策及帮助解决问题,并上报、协调、跟踪政府或有关机构解决。协管员在新市民中间,已成为张家港市新市民解决日常难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张家港市积极探索新市民自治化服务管理新模式,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动成立了首家新市民共进协会。2011年,在全国又率先成立了住房出租管理协会。两大协会根植新市民,倾听新市民,服务新市民,在广泛发动新市民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张家港全市共成立新市民共进协会分会30家,会员5854人。全市267个行政村(社区)已建立房东分会201个,会员7.057万个,实现了分会全覆盖,房东入会率达85.7%。两大协会成立以来,共提供线索破获各类违法犯罪案件91起,协助抓获犯罪嫌疑人210余人,调处矛盾纠纷320余次,介绍就业116人次,协助处理拖欠工资634人次,金额达558.7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新市民为支撑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机制。

 

注重顶层政策设计 引导新市民主动参与

 

    张家港市的流动人口数量近年来一直稳定在68万左右,占全市户籍人数的三分之二。社会治理不仅仅需要本地市民的参与,更需要68万外来建设者的共同参与。如何让68万流动人口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2012年5月,张家港市通过政策与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市民积分管理,即对在本市工作或居住的非本市户籍人员进行积分化管理,当申请人积分符合条件时,其未成年子女按积分管理办法规定享受就医、入学待遇,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人可申请迁入本市户籍。在积分管理政策制定过程中,突出“个人素质、职业技能、表彰奖励、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等项目分值权重,加大“故意犯罪、违反社会管理”等扣分比重,引导鼓励新市民自觉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积分管理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有22000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成功加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2155名新市民子女凭积分成功入读公办学校,1126名新市民成功积分入户。其中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认证的有2694人,获得发明专利的有26人,获得各级组织的表彰奖励的有282人,参加无偿献血的有2392人。与此同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人数和违法犯罪率连续二年呈现下降。新市民积分管理的推行,从新市民的实际出发,强化基本权益维护和保障,重点关心困难新市民的生活,着力解决新市民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困难救助,顺应中央关于户籍管理的实践探索等突出问题,帮助新市民摆脱了“候鸟”和“过客”的烙印,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逐渐提高,主动参与城市治理意识不断增强。
   

丰富各类主题活动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三大”教育(法制、人文、道德)为抓手,积极推进“新市民法制大讲堂”,深入开展“法律知识”、“法治文化”进网格活动,大力营造学法氛围,增强守法意识,受益新市民达30余万人次;精心组织开展“十佳身边好人”、“十佳新市民好少年”和“最美家长”等评选活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深入开展“家在港城”、“我的城市,我的梦”等阅读演讲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升新市民素养。改变以往“管”字当头的硬性思维,通过有效地组织管理和教育引导,不断促使新市民从“社会人”加快转变成为“社区人”、“网格人”。急新市民所急,帮新市民所难,把新市民的难心事、忧心事当做自己事,竭尽所能帮,想方设法办。组织开展了新市民重大传染病抽样调查活动,为全市300余名新市民提供了免费体检。启动红色爱“心”行动,为新市民子女免费筛选先天性心脏病,并免费为2名贫困新市民病患儿童进行了手术治疗。制定完善《张家港市特困新市民救助意见》,实现了新市民与本地居民救助范围和额度的同步接轨。近年来,共救助新市民3018人,救助金额145万元。“4.20”雅安地震和“8.02”鲁甸地震发生后,张家港市快速反应,及时组织力量,对在该市工作的受灾新市民家庭进行调查摸底,为82户受灾新市民家庭发放了16.4万救助金。2013年3月,市委、市政府创新政策举措,出资218万元,为全市18至60周岁的新市民购买新市民意外保险,有效提升了新市民医疗保障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救助压力,化解了潜在不稳定因素。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张家港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亟需破解一些难题。一是教育资源承载度与新市民需求的矛盾将越发显现。二是户籍制度的放开带来公租房需求的攀升。三是积分管理参与人数不多,涉及的内容仅有入学、入医、入户三项,跟不上社会治理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张家港市将全面完善新市民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新市民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居住需求、妇女儿童权益等方面,全力推动新市民与本市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待遇,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文明,实现安居乐业。(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 《群众》杂志2014年第9期)